徐小卉 许小石
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亿万农民的福祉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面对乡村社会结构、利益格局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,如何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,成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。实践证明,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,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,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。
一、深刻认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与内在逻辑
党建引领乡村治理,并非简单的政治口号,而是具有严密的理论、历史和实践逻辑。首先,这是巩固党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。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其次,这也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关键之举。 就目前来看,乡村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:我国部分村庄“空心化”“老龄化”导致治理主体弱化;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下降,而新的价值共识尚未完全形成。然而,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,唯有依靠党组织,才能有效整合各类治理资源。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,是确保其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。它能够将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、执行力与严密组织体系,高效地转化为驱动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实现高效治理的卓越能力。
二、准确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应看到,当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。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“弱化、虚化、边缘化”问题依然存在。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不强;有的组织生活不规范,凝聚力下降;有的甚至被乡村遗留下来的宗族势力干扰。二是党建与乡村治理“两张皮”现象尚未根本消除。 一些地方将党建工作简单理解为开会、学习、填报表,未能与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。三是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支撑不足。锻造一支年轻的、爱农村的人才队伍,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。四是治理方式和手段亟待创新。 面对数字化、信息化浪潮,部分基层党组织仍习惯于传统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,不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民主协商、法治方式开展工作,导致治理效率不高,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三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
针对上述挑战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精准施策,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向纵深发展。第一,强化政治建设,筑牢“桥头堡”。要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,固本培元,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组织效能。必须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,强基健体。在此基础上,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,教育党员、引领群众,从而凝聚起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最大同心圆。第二,推动深度融合,下好“一盘棋”。 要紧紧围绕乡村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,推行“党建+产业发展”“党建+矛盾纠纷化解”等模式,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、治理网格上。必须坚持党组织核心地位,推进自治、法治、德治建设,让党组织在具体事务中真正成为主心骨。第三,锻造骨干队伍,激发“新活力”。 要实施乡村治理人才培育计划。加强对现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,提升其治理能力;拓宽选人视野,注重从返乡创业人员、退役军人、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党员、选拔干部。同时,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,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成长空间。第四,创新治理方式,提升“善治度”。 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,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深入探索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底蕴,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,培育文明乡风、重塑淳朴民风,为乡村治理提供不竭动力源泉。
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。它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与时俱进地创新治理理念、手段与方法。只有这样,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效能优势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善治乡村之路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实践根基,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。
(作者单位: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